高大上:上海大通迅猛研发迎“国六”
分享到:
| | 我要举报
在上汽大通动力总成实验室,工作人员正在做发动机变速箱测试前的安装调试。最近有一则消息说,上海车主在不久的将来有望用上全球最清洁的油品。

 在上汽大通动力总成实验室,工作人员正在做发动机变速箱测试前的安装调试。最近有一则消息说,上海车主在不久的将来有望用上全球最清洁的油品。

原来,国家发改委透露,我国正抓紧启动第六阶段汽、柴油国家标准,也就是“国六”燃油标准的制订工作,力争在2016年年底颁布,并在2019年实施。“国六”标准将会参照当今世界最前沿的标准,通过进一步降低汽油中的烯烃、芳烃含量,减少PM2.5的产生。
而就在上海东北角,上汽大通商用车公司科研人员正在紧张实验,为配合未来以“国六”(欧六)标准升级汽车。上汽集团商用车技术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郝景贤告诉记者,绿色环保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大方向。“哪怕是传统意义上‘傻大粗’的商用车,也必须逐步摆脱‘油老虎’的形象。”上汽大通研发的一系列绿色环保新车,将在几年时间内陆续亮相。
●  开发省时又省力
走进位于杨浦区军工路上的上汽大通总部,红墙绿树,不太像工厂,更像是一个大花园。这里更多扮演了“头脑”的角色,即技术中心、销售中心在上海,而生产基地则在无锡等地。
在技术中心内,最核心的就是动力总成实验室,也就是汽车“心脏”——发动机的诞生地。记者进入动力总成实验室,首先看到的就是巨大的动力总成台架,它足足占据了120多平方米的空间。“这是目前国内功能最全的动力总成台架。”郝景贤说。
台架逼真模拟了一辆汽车的真实运作状态:一台发动机正在高速运转,带动传动轴驱动四个车轮飞驰,相应的数据被迅速收集汇总。工作人员介绍,该台架集成了驱动链、动力链及整车的试验硬件、软件和测试功能,既可实现变速箱、离合器和驱动桥的匹配和选型,又可实现动力总成及动力链换挡点、驾驶舒适性评定和优化以及系统集成开发和试验验证,甚至只要在电脑上输入一些指令,就可改变汽车的挡位,模拟驾驶员换挡。
实验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眼下测试的就是一台高效2.0T发动机,正在进行发动机“欧六”的排放测量和分析。郝景贤表示,一款车型的研发周期往往要几年,而从现在开始进行发动机等核心部件开发测试,就能做到未雨绸缪。大通此前开发的G10车型,通过动力总成与整车并行开发,仅耗时39个月,比正常开发流程节省约12个月,占得了市场先机。
●  一门心思抠油耗
要把“油老虎”变成“绿色芯”,还需要在不少细节上下功夫。大通在开发一款新车型的时候,都会设定一个节能目标,即油耗水平要降低15%,这些都离不开研发团队的努力。比如:在发动机方面,研发人员尝试进行技术改进,这些技术手段包括减少摩擦阻力、运用增压技术等。在离合器方面,大通率先在商用车领域推广了AMT技术。AMT车型与搭配手动挡变速箱车型相比,操控更轻松,油耗省5%;与搭配传统自动变速箱车型相比,反应更快,油耗省20%,百公里油耗仅5.4升。此外,包括风阻系数等在内的数据,也需要通过实验室来一一验证。
而在更加节能的新能源车领域,大通也已做了不少研发。2014年底至今,大通前瞻性地推出纯电动宽体轻客EV80、纯电动EG10等多款新能源产品。
EV80是大通旗下的首款纯电动车型,拥有310公里的最长续驶里程,全面领先国内同类产品,真正实现无污染、零排放。在用车成本方面,以上海地区为例,假设单日行驶里程为100公里,EV80百公里能耗成本为26元,而一般柴油动力轻客的百公里能耗成本近80元,每年以360天计,使用V80纯电动车光油耗可年省1.9万余元,还能省去一部分保养维修费用。
●  个性化订单生产
未来,上汽大通的研发之路怎么走?郝景贤介绍,大通正在积极响应“中国制造2025”计划,朝着智能化、绿色化、高端化的方向发展,大力推进转型升级,提升核心竞争力,抢占先进制造业发展制高点,引领国内商用车行业发展。
目前,大通开始根据客户个性化的需求进行小批量、订单式生产,主动创新以应对市场。如今,无论是短轴车还是长轴车,国内的左舵车还是针对海外市场的右舵车,包括物流车、警用车、医疗车、校车等各类专用车,大通都有布局。
“一条流水线,100台车,五六十个品种,全都是从订单开始进行个性化定制。”郝景贤说,客户的要求会通过订单管理系统收集上来,然后生成制造清单。基于一款车型改装的不同特种车辆会出现多种配置,内部有可能改成9座、7座或4座,而这些都需要研发部门从源头开始就前期介入,缩短研发时间,提升产品性能,更好满足客户要求。
通过这几年的发展,上汽大通已驶入发展“快车道”,每年增长率超过80%;今年1-7月累计销量18688辆,海外市场销量达2061辆。
来源:
关键词:

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:chinaicar;合作及投稿请联系:sun@chinaicar.com

责任编辑:
热点排行